睡眠是其中一個決定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,但卻常常被忽略。優質的睡眠對於休息,充電和滋養身心靈至關重要。相反,睡眠不足或睡眠不安會影響白天的機能,更可能導致一系列慢性健康問題。2007年,一項本港的電話調查採訪了大約5000名18歲及以上的中國成年人。結果顯示,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間約為6.5小時。9.4%的受訪者在30分鐘內無法入睡。2011年進行了另一項本地電話調查,採訪2000多名18至64歲的居民。在調查前30天期間,20.6%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(一周三次或以上)出現失眠症狀,包括入睡困難(11.8%)、間歇性甦醒或夜間難以維持睡眠(12.2%)以及清晨甦醒且無法再次入睡(9.4%)。
從2020年開始,全球出現新的睡眠問題。持續不斷的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使人們難以獲得良好的睡眠。一些睡眠醫學專家甚至以新術語:“ Coronasomnia”或 “ Covid-somnia”來形容這個狀況。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,不少人因生活壓力而出現失眠,這種現象更席捲全世界。在英國,南安普敦大學於2020年8月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,在社區中,失眠人數從六分之一上升到四分之一,其中母親和必要工作人員有更多的睡眠問題。在中國封城的高峰期間,市民的失眠率從14.6%上升到20%。在意大利及希臘,失眠的發生率已到達警戒線,當地5月份的一項研究顯示,近40%的受訪者患有失眠症!
失眠是指難以入睡,過早起床或間歇性醒來所導致的睡眠不足,它並不是由您每晚睡多長時間來定義的,因為不同人需要不同的睡眠時間。當然,除新冠病毒大流行外,還有許多導致失眠的因素,包括心理(壓力,焦慮或抑鬱)、生活方式(時差,飲用咖啡因或其他興奮劑)、環境(噪音,光線或異味)和身體(尿頻,咳嗽,疼痛和其他不適)。
睡眠不足會導致在操作機械或駕駛汽車時發生事故的機率增加一倍。持續失眠可能會導致:創造力下降、反應遲緩、記憶力減退或無法執行複雜的任務等。流行病學研究更指出,睡眠時間短(即成年人平均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)和/或睡眠質素欠佳(例如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),與肥胖、代謝綜合症、二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某些癌症、情緒障礙、自殺、傷害以及全因死亡率有關。
阻塞性睡眠窒息(OSA)是一種與睡眠有關的呼吸系統疾病,至少影響5.3%的本港中年人口。OSA與白天過度嗜睡、心血管後遺症、神經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鬱症有關。而失眠睡眠窒息合併症(Comorbid insomnia and sleep apnea, COMISA)是最常見的合併睡眠障礙疾病,全球COMISA的患病率在18%至42%之間。與單獨患上失眠或睡眠窒息的患者相比,COMISA患者的身體疾病(如心臟代謝疾病)和精神疾病(如情緒障礙、創傷後應激障礙)的發病率更高,以及日間的活動能力更差。
現今的COMISA臨床管理轉以「多專業團隊」和「以患者為中心」的方針為患者提供治療,讓不同範疇的醫生,透過其專業知識和各種診斷工具來進行更全面的評估。例如,呼吸科專家可以通過病史,體格檢查和睡眠測試來研究睡眠呼吸障礙和白天嗜睡有關的症狀;心理學或精神科專家可以通過睡眠日記來評估與睡眠有關的行為,從而專注於與失眠和過度興奮有關的症狀。對於許多患者而言,理想的組合是針對失眠的認知行為療法(CBT-I)(在治療早期實施)以及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(CPAP)治療(與CBT-I同時或不久後開始)。醫生在開始治療後,應對每種治療的關鍵結果進行隨訪評估,以監測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和病情進展。
(文:鄺國柱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) |